再迎全球性盛会 河南正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名片”
时间:2023-03-29 11:27:14来源:大象新闻

感知世界,智创未来。8月21日—23日,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将在河南郑州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齐聚,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创新要素向国内、向基层、向企业汇聚,助力河南将传感器打造成为产业“名片”。

2018年以来,世界传感器大会已成功在河南郑州举办3届。河南何能“一而再”?智能传感器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再迎全球性盛会 河南正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名片”

新机遇 明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800亿元

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是智能系统中感知、认知、连接、执行等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传感器在军用、民用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已成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是支撑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产业。

“与全世界生产的超过2万种产品品种相比,中国国内仅能生产其中的约1/3,整体技术含量也较低,是目前急需改变的一个状态。”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副部长林润华认为,发展中国自己的高科技组件和传感器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智能传感器市产业发展迎来巨大历史机遇。”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杨旭东说,预计到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3800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意义重大、恰逢其时。

8月9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林润华介绍,世界传感器大会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补齐产业链短板,更好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全球传感器领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集聚,将会为河南带来什么?

“围绕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高端对话,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将进一步助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助力我国传感器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更好地推动传感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林润华说。

聚龙头、聚人才 河南产业规模近330亿元

早在2018年,在工信部、中国科协及河南省政府指导下,河南省工信厅、河南省科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五家单位联合创办了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此后,2019年、2021年接连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成为全世界认识郑州、关注郑州的一个“窗口”。

自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创办以来,河南的传感器产业不断壮大。

目前,我省传感器及相关产业规模近330亿元,初步形成了“一谷六园”的发展格局。

“累计签约项目35个,协议总金额合计超过275亿元,涉及中国电子、卡斯柯信号、紫光股份、哈工大机器人、深圳昊博、罗克韦尔、上海松柏传感技术等业界龙头企业。”郑州市政府副市长陈红民告诉记者,近年来,郑州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791家,现有专精特新企业中有600余家与传感器产业相关,占全市35%。

目前,郑州正在建设传感谷启动区,总投资60亿元,占地约337亩,计划2023年建设完成,拟入住传感器相关企业约1000家,就业人数3万人,年收入200亿元。

智能传感器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郑州市在产业政策、资金、人才、机制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全力推进一是构建系统化政策体系,近三年奖补企业资金近8亿元。品牌影响力不断溢出,大会凝聚的观点、建议正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新举措,“郑州看传感,传感看郑州”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

“2021年郑州市传感器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约300亿元,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陈红民介绍,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呈现加速集聚态势,培育了以汉威科技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集聚了一大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记者了解到,郑州高新区已聚集传感器相关企业3011家,拥有4家智能传感器上市企业,产业规模已由50亿元壮大至150亿元,年均增长45%。在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郑州高新区位列第五,中部第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业内大咖将参加 签约意向额已超200亿元

郑州成为世界传感器产业的重要一环,智能传感器正在成为郑州崭新的城市名片。

8月21-2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即将在郑州盛大启幕。

本届大会重磅嘉宾云集。截至目前,已邀请尤政、蒋庄德、陈学东、房喻、叶声华、吴澄、张学记、陈晓东、福田敏男、李长明等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候任主席拉曼、中国德国友好协会副主席菲利克斯·库尔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约瑟夫·王等国外专家。同时,还将邀请100余家传感器产业链骨干企业负责人参会。

目前,参展企业积极踊跃,通过世界传感器大会数字化展会报名参展企业共计20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江森、亚马逊、百度云、西门子、华为、明电舍、三菱等7家;重点企业和单位有汉威、晶华微、天康、美仪、无锡迅捷、京仪、国家传感器创新中心等。

在产销对接方面,已先期开展12场线上+线下产销预对接活动,河南省18个地市共200多家生产企业和应用单位参加,并组织各省辖市、重点行业主管部门梳理市场应用需求。目前,已初步达成产销对接项目60余项,征集市场需求超20亿元。

为促进产会融合,大会已安排成立招商小组。目前,海德堡柔性传感器、亮风台AR智能终端基地、艾格莱德汽车传感及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联通集团物联网研究院等约45个项目达成签约意向,总金额超200亿元。

大会即将拉开帷幕。河南正搭建传感器产业的创新合作平台、国际交流平台与成果展示平台,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为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奋力将大会打造成为又一场大咖云集、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意义深远的全球性盛会。(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冯靖雯/文图)

标签:

最新
  • 河南省财政提前下达补助资金70.99亿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2月14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为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近日,省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度困难群众救助

  • 当代青年要做红旗渠精神的坚定传承者

    杨伟民 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对广大青少年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

  • 妥善安排考点,实现“应考尽考”,河南多部门保障2023年研招考试

    全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12月13日在郑州召开,会议要求公安、卫健、工信、交通、保密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

  • 河南多家医院开通线上新冠求医 一天问诊3000人次

    医生,我发烧两天了,接下来怎么办?大夫,我感染了新冠病毒,怎么能尽量不传给10岁女儿?……12月13日一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

  • 河南:守牢疫苗安全底线 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12月13日,我省召开疫苗安全工作暨疫苗管理厅际联席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分析研判我省疫苗安全形

  • 河南疫情最新消息|12月13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1例

    12月13日0—24时,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6例(郑州市6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1例(郑州市101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

  • “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议名单揭晓

    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议名单揭晓,拟认定31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为河南省民间文化

  • 河南两项防震减灾地方标准今起实施

    记者从河南省地震局获悉,由河南省地震局组织编制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和《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布展指南》两项防震减灾地方标准将于2022年12

  • 河南多部门协作联动确保研考安全

    昨日,全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要求公安、卫健、工信、交通、保密等多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全力以赴保

  • 开封: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节节高”

    正值蔬菜销售旺季,在杞县沙沃乡杨寨村产业园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的村民们把一棵棵鲜嫩的小青菜从地里拔出,码放整齐,等待货商销往郑州、开

  • 河南粮食产量连续6年1300亿斤+的背后

    粮食二字重千钧。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 87亿斤,创历史第二高,位居全国第二。河南粮食

  • 再次迈上1350亿斤台阶——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57.87亿斤

    12月13日,记者获悉,经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全省夏、秋粮监测调查,并报国家统计局核准,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 87亿斤,位居全

  • 前11个月河南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

    12月13日,记者从郑州海关获悉,今年前11个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709 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其中,出口4752 4亿元,增长10%;进口2

  • 旅游
    • 河南省累计下达9.4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 河南出台知识产权海外保险奖补项目管理办法

    • 河南高职高专批录取时间及信息发布渠道公布

    • 2022年,河南全年拟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