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食产量连续6年1300亿斤+的背后
时间:2023-03-29 09:56:56来源:河南日报

“粮食”二字重千钧。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87亿斤,创历史第二高,位居全国第二。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并再次迈上1350亿斤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粮食再获丰收,不仅让河南1亿人吃饭问题无虞,而且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对于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

政策端托底 种粮抓粮责任层层压实

粮食连年丰收,是否能高枕无忧?

当然不能!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需要消耗巨量的食物。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升级,客观上也在挤占耕地。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特别是粮食、能源安全困扰全球。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要绷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我省坚定不移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制定了落实河南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方案和具体考核办法。用“长牙齿”的措施保耕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6167.53万亩,比上年增加9.07万亩,增长0.1%。

在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种粮大户张先志一个人可以管理700亩地。“田成方,农机敞开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咱种地敢投入,今年小麦亩产1200多斤。”他说。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越来越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50斤。

农田存量不减、良田增量提质,为粮食稳产增产打牢扎实基础。

“今年,河南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堪称历史少见,先是夏粮克服晚播面积大、苗情复杂历史罕见、病虫害偏重发生等一系列挑战,后是秋粮遭遇干旱、持续高温等极端天气。今年粮食再获丰收来之不易,离不开各级政府种粮抓粮责任层层压实,也离不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亩地110.18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每亩38.07元。‘一喷三防’政府组织了两次,化肥一亩地补偿11公斤。”卫辉市种粮大户王现柱掰着指头,细数今年“三夏”期间的一项项补贴。

我省充分调动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支持政策,推进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全覆盖。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入田间,“托”牢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科技端发力 农民挑上“金扁担”

“黄金粮MY73这个品种真是选对了!不仅耐高温、耐旱,对玉米南方锈病和青枯病也有很好的抗性。”永城市苗桥镇苗北村种粮大户洪远种了2200亩地,全部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选用黄金粮MY73,大豆品种选用省农科院培育的郑1307,耐阴、宜机收,玉米亩产1300斤,大豆亩产200斤,比单作玉米亩增效益300元左右。

不仅秋粮,良种在夏粮中的表现也很突出。“10年间,我省小麦亩产由392.9公斤增至447.31公斤,良种起到的作用达45%以上。”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表示,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平台,加快种业强省建设步伐,“三夏”期间,郑麦136、丰德存麦20、洛旱22等品种示范方刷新纪录,展现了河南良种的潜力和空间。

“扛过洪涝,扶壮弱苗,防住虫害,今年小麦丰收来之不易!”淇县西岗镇卧鸾村种粮大户李文周感慨,“多亏专家的悉心指导,才闯过一道道难关。”

夏粮生产开局不利,全省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1.3万名农技人员分片包村,田间现场指导,在线直播会诊……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让科学管理措施及时到田入户。秋粮遭遇播种干旱,授粉期持续高温的极端天气,全省18个秋粮专家指导组,分包市县开展抗旱保秋技术指导服务。今年我省粮食丰收,离不开基层农技人员与农民的双向奔赴,农民越来越相信科学种田。

粮食种得好,更要收得好。颗粒归仓,农机保驾护航。

麦熟抢收,分秒必争。今年麦收期间,我省出台服务保障“三夏”生产10条助农惠农政策,全省投入农机400万台(套)以上,服务小分队617支。全省夏收历时18天圆满收官,小麦机收率接近100%。“三秋”期间,全省组织430万台(套)以上农业机械投入生产,玉米机收率达到87%、水稻机收率达到94%。

良种良法良机,农民挑上“金扁担”,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转化为收获时节的丰收喜悦。

需求端带动 调优结构增加农民种粮效益

一粒小麦能变成什么?

在想念食品公司,强筋小麦做成了5大系列、400多个单品的面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淮滨,弱筋小麦做曲,酒香绵长。

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三全、思念、想念、白象等品牌享誉海内外,河南正在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并丰富着“世人餐桌”。

今天,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我省万亿级产业之一。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振杰看来,正是食品工业巨大的加工和消费需求,带动了河南优质原粮的生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种粮收益。

想念食品每年需要收购40万吨小麦,主要来自南阳及周边的平顶山、漯河、新乡、周口等地。

舞阳县的舞莲面粉建立了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年小麦加工能力40万吨,带动周边农户1.35万户。“舞莲面粉为联合体内合作社与种植大户提供优质品种,通过订单收储提高粮食收储价格,每斤比普通小麦高0.2元,带动联合体内成员增收,通过优质小麦的单一储存、单一生产,为下游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面粉。”舞莲面粉总经理杨帅说。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我省不断做强特优农业,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小农户”牵手“大市场”。在稳定小麦生产的基础上,我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1628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9%。全省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90%以上,每斤价格较普通小麦高0.1元左右。

粮食生产,季季压茬。时下,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长势喜人,希望的田野里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标签:

最新
  • 河南省财政提前下达补助资金70.99亿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2月14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为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近日,省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度困难群众救助

  • 当代青年要做红旗渠精神的坚定传承者

    杨伟民 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对广大青少年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

  • 妥善安排考点,实现“应考尽考”,河南多部门保障2023年研招考试

    全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12月13日在郑州召开,会议要求公安、卫健、工信、交通、保密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

  • 河南多家医院开通线上新冠求医 一天问诊3000人次

    医生,我发烧两天了,接下来怎么办?大夫,我感染了新冠病毒,怎么能尽量不传给10岁女儿?……12月13日一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

  • 河南:守牢疫苗安全底线 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12月13日,我省召开疫苗安全工作暨疫苗管理厅际联席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分析研判我省疫苗安全形

  • 河南疫情最新消息|12月13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1例

    12月13日0—24时,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6例(郑州市6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1例(郑州市101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

  • “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议名单揭晓

    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议名单揭晓,拟认定31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为河南省民间文化

  • 河南两项防震减灾地方标准今起实施

    记者从河南省地震局获悉,由河南省地震局组织编制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和《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布展指南》两项防震减灾地方标准将于2022年12

  • 河南多部门协作联动确保研考安全

    昨日,全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要求公安、卫健、工信、交通、保密等多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全力以赴保

  • 开封: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节节高”

    正值蔬菜销售旺季,在杞县沙沃乡杨寨村产业园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的村民们把一棵棵鲜嫩的小青菜从地里拔出,码放整齐,等待货商销往郑州、开

  • 河南粮食产量连续6年1300亿斤+的背后

    粮食二字重千钧。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 87亿斤,创历史第二高,位居全国第二。河南粮食

  • 再次迈上1350亿斤台阶——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57.87亿斤

    12月13日,记者获悉,经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全省夏、秋粮监测调查,并报国家统计局核准,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 87亿斤,位居全

  • 前11个月河南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

    12月13日,记者从郑州海关获悉,今年前11个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709 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其中,出口4752 4亿元,增长10%;进口2

  • 旅游
    • 河南省累计下达9.4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 河南出台知识产权海外保险奖补项目管理办法

    • 河南高职高专批录取时间及信息发布渠道公布

    • 2022年,河南全年拟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0万个